(一)进口牛用B超观察牛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在一切气侯因素中,环境温度对动物的影响最大能在外界气温相当宽的变动范閩内,借助其调节机能以维持体温恒定,尤其是在低温环中。但牛一般不能耐受高温,外界气温高于其体温5℃便不能长期生存。
1、高温的影响。不同类型,不同品种其耐热性不同。在实际饲养条件下观察,欧品种牛(Bostaurus),当气温超过21.1-23.9℃时,体温就受到影响。而瘤牛(Bosdias)在外界气温达32.2℃时,体温才开始上升。原产热带的牛较耐热,而原产温寒带的则不耐热。高温对牛繁殖的影响表现为降低公牛的精液品质和母牛的受胎率,在产上夏季和早秋,对公牛不宜采精、母牛不宜配种的这种安排,即部分是基于这方面的虑。环境温度高,会使牛的采食量大幅度下降而导致肉牛生长发育和奶牛的泌乳量下明显影响牛的生产力,因此生产实践中,防降温是保证奶牛、肉牛高效生产的关键性环节。
2、低温的影响。牛对低温环境条件的自身调节能力较强,能耐受低于其体温260℃的温度范围。试验证明,当气温从10℃降到-15℃时,对牛的体温并无明显影响。生活于寒冷地区(如我国的内蒙古、西藏)的黄牛,在-20℃左右的环境气温下仍能仔。但是,低温环境对牛仍存在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为了保持体温恒定,必定增加采提高产热;二是极端寒冷的环境条件,抑制母牛的发情和排卵。当然要求饲养在极端寒条件下的牛达到最适温度时(10~20℃)的生产能力儿乎也是不可能的。与耐热性相同是,牛的耐寒性也具有品种、性别、年龄和个体间的差异。
(二)
进口牛用B超观察牛对空气湿度的适应性。在高温条件下,如果空气湿度升高,则抑制蒸发散对牛的热调节不利,将会使热应激加剧;而在低温环境里,湿度过高,加快非蒸发散牛体散热惫增大,会促使产热量相应提髙。试验证明,相对湿度在47%~91%之间,-11.1-4.4℃的低温环境中,对牛不产生明显影响;而在同样相对湿度下,处于23.38℃的环境气温中,牛的体温上升而呼吸加快,产奶量下降,发情受到抑制。因此,牛气湿的适应性往往取决于环境气温,高温高湿的环境对牛是不利的,而凉爽于燥的环境宜于牛只发挥其最大的生产能力。
(三)
进口牛用B超观察牛对高海拔的适应性。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下降,海拔每升高10空气温度约降低0.6℃。另外,海拔愈高,空气中含氧量愈少,植被条件愈差。家牛高海拔条件的适应性具有品种特异性,而这主要是由于长期风土驯化的结果,也由此生了高海拔牛品种。这些品种包括两类,一类是牛群夏季在2000-3000m以上的山牧场放牧,冬季则转移到低海拔的冬季牧场过冬,如瑞士褐牛、山地型西门塔尔牛;另一类则终年在30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逐水草而居,如青藏高原、安底斯山地的黄牛品种。